“錢昌明:“二戰”是怎樣打起來的?”
慘痛的歷史教訓不能忘記
1931年至1945年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殺戮。 這場人為浩劫是由日、意、德三大法西斯集團引起的,歷時14年,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戰火波及五大洲四大洋的84個國家和地區,影響17億人口的命運(當時世界人口的80 ); 造成9000多萬人死傷;經濟損失達到4萬億美元。
這段慘痛的歷史,已經過去了73年,但人們決不應該忘記傷疤忘了痛! 只有銘記歷史的教訓,才能不重蹈覆轍。 在今天的核導時代,人類已經不能忍受這種自相殘殺了。 我斷言。 如果世界大戰再次爆發,那將是人類的自毀,誰也別想再活下去。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想想歷史。 請看今天。 不能讓世界歷史的悲劇再次重演。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30年代的大危機引起的。 其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私有剝削制度迅速發展的結果。 正如列寧指出的那樣,帝國主義是現代戰爭的根源。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證券市場出現拋售狂潮,股市開始崩潰。 一點財團為了拯救,集資購買,只是回光返照。 29日早晨,市場開盤僅30分鐘,5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就下跌了40%! 截至11月中旬,紐約證券交易所所有有價證券下跌50%以上! 空前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就這樣從美國金融市場開始,很快蔓延到加拿大、日本、歐洲,幾乎沖擊了所有資本主義國家。 危機過后,資金鏈中斷,商品滯銷,生產下降,貿易銳減,銀行、工商公司紛紛倒閉,失業劇增,社會矛盾加劇。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又稱生產過剩危機,這是資本主義快速發展中的悖論。 以美國為例,大危機前的十年是美國的經濟繁榮期,歷史上都說柯立芝繁榮。 在這期間,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勞動者工資的上升,與此成比例,遠遠沒有達到工商業利潤的增加。 工商業的繁榮刺激了生產的擴大,結果是費用不足,無法出售持續增產的商品。 這種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最終導致了過剩危機。 另一方面,過剩的農產品堆積如山,被資本家大量廢棄,另一方面,許多因貧困而饑寒交迫的勞苦人活活餓死。 ①( ) )

生產過剩危機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痼疾。 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性與生產資料的個人占有性之間矛盾迅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后,1825年英國首次爆發了經濟危機。 社會突然意識到自己回到了暫時的野蠻狀態就像饑荒一樣,在普遍的毀滅性戰爭中,吞噬了社會所有生活資料的工業和商業一切仿佛都毀滅了。 危機過后,是經濟衰退、復興和重新繁榮。 但是,危機的根源沒有消除,它像幽靈一樣,揮之不去,約每十年輪回一次。

與歷史上的經濟危機不同,1929年爆發的30年代大危機有其自身的優勢。 這是長,范圍廣,破壞性特別嚴重。
過去的經濟危機,通常是幾個月,最長也就一兩年。這次危機長達四年。 以往的危機通常只發生在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次危機波及到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直到影響到資本主義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 在以往的經濟危機中,生產下滑通常在10%左右。這次危機導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40%以上()美國53.8% ),德國59.8% ),英國80 %,法國69.1,意大利66.8% ),日本

大危機迫使各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嚴格執行關稅壁壘。 由此引發了惡性循環,國際貿易銳減三分之二,反過來又進一步加深了危機。 最嚴重的時候,世界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5000萬! 各國失業率都在3050%以上,此外還有千萬半失業者和數千萬破產農民。

經濟危機極大地激化了各國的國內矛盾,引發了政治危機③。 資產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正在想辦法。 一方面加強國內資產階級專政,另一方面將矛頭指向外部,轉嫁危機,激化紛爭,發動戰爭,尋找退路。 鑒于各國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復雜因素,不同國家采取了不同的對策。

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國家干預經濟,推行社會改良主義政策。 日本、意大利、德國徹底打破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皮,采用赤裸裸的法西斯主義恐怖統治,瘋狂推行對外侵略政策,形成了亞歐兩大戰爭策源地,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就是這樣蔓延的:
1931年發生了日本法西斯炮制九一八事變,對華侵略戰爭開始,戰火首先在亞洲燃起;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發動了入侵埃塞俄比亞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非洲。 1939年9月1日,德國法西斯發動入侵波蘭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波及歐洲,世界大戰全面展開。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入侵蘇聯,引發了蘇德戰爭。 同年12月7日,日軍襲擊珍珠港美軍基地,發動太平戰爭,戰爭范圍進一步擴大。 至此,所有大國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一個人幸免。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持續了從1931年到1941年的10多年。 特別是在1939年歐洲戰場爆發之前,如果當時的大國英、法、美,能夠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法西斯侵略,這場世界大戰就完全可以不用了。 遺憾的是,由于帝國主義極端自私、損人利己的本性,當時的英、法、美,由于壟斷資產階級的本性,在國際關系中始終推行反共、反蘇的綏靖政策。 面對法西斯侵略,一步一步讓步,緩和強奸,容忍侵略,不僅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最終對英、法來說,完全是搬石頭自傷的可悲下場。

發生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滿洲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在亞洲戰場上點燃。 面對侵略,作為半殖民地的中國國民黨政府,天生害怕帝國主義。 當時東北(/k0 )有30萬軍隊,但不敢面對2萬日軍的侵略,只知道躲避,采取絕對不抵抗的政策,極大地助長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短短三個月,整個東北淪陷,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壟斷殖民地。

東北失守,國難在望。 蔣介石仍然反復反共內戰反動國策,夢想著由英、法等國控制的聯合國主持公道。 在英法控制下的聯合國,表面上接受中國的控告,實際上庇護著日本強盜的侵略。 聯合國理事會是否只認定日本武裝入侵中國東北? 這樣的傻逼問題已經討論了三個月了! 最后,派出由英、美、法、德、意大利5國代表組成的利頓調查團,于1932年4月下旬抵達中國東北,活動一個半月。 到1932年9月4日才提交調查報告,結論如下

東北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主權屬于中國; 我們認為中國抵制日貨運動是中日紛爭的重要原因,蘇聯共產主義現在的傳達是引起滿洲事變的最重要的因素()逃避日本的侵略罪)。 最終,中日兩國都從中國東北撤出武裝力量,中國東北主張由西方列強各國共同管理(承認日本侵略中國的現狀)。

利頓調查團的報告以英、法、美犧牲中國東北換取日本確認西方帝國主義在中國長江流域的好處,是利益的交換,也是二戰中最早、最典型的綏靖行為。 這是一項以弱小國家的利益為代價,對法西斯侵略行為姑息妥協,容忍侵略,反蘇、反共推進法西斯的政策。 這種綏靖政策將幫助日本在東方成為亞洲的戰爭策源地。

相反,在西方,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也是英國和法國一貫推行綏靖政策的結果。
1935年10月,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不宣而戰入侵埃塞俄比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點燃了非洲。 當時,聯合國迫于輿論的壓力,宣布意大利為侵略國,決定實施經濟制裁。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石油等戰術物資沒有納入禁運范圍。英國統治下的蘇伊士運河繼續向意大利自由開放,將經濟制裁寫成了紙空文。 其原因是墨索里尼系法西斯的創始人。 他在國內對鎮壓共產黨和進步人士的對外煽動民族沙文主義,推行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政策。 其所作所為,深受英、法等西方政治家的仰慕。 意大利和德國的緊密關系,再加上為了引導德國、意大利法西斯成為反蘇、反共的急先鋒,英、法犧牲了埃塞俄比亞,實質上并不想激怒意大利。

1936年2月,西班牙在共產黨、社會黨和左翼共和黨人組成的人民戰線上,通過選舉取得勝利,組成了共和國政府。 同年7月,在德國、意大利法西斯的支持下,以佛朗哥為首的西班牙法西斯勢力公然發動武裝叛亂,引發了西班牙內戰。 德國、意大利法西斯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勢力,公然進行武裝干涉。 西班牙內戰至此發展成了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西班牙位于直布羅陀海峽的要沖,是大西洋通向地中海的道路,也是連接英、法、亞、非殖民地的交通要沖。 德國、意大利法西斯干涉和統治西班牙,有著重大的軍事戰術意圖。 盡管如此,英法還是遭殃,引導反蘇,扼殺西班牙人民陣線和本國的民主力量,寧愿與法西斯妥協,裝作公正,實行了事實上容忍的所謂不干涉政策。 他們對支持對西班牙政府實行嚴密封鎖的德國,佛朗哥叛軍的行為充耳不聞。 最終,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民主政府被國際法西斯勢力殺害了。

關于納粹德國法西斯勢力寶座龐大,終于成為二戰主要主謀、歐洲主要戰爭策源地一事,是英、法綏靖政策的一大工作。
大危機加劇德國的階級矛盾,高漲德國共同領導的工人運動,嚴重威脅德國資產階級的統治。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下執政。 2月,立即炮擊國會縱火案,謊稱共產國際與德國一起暴動,公開取締德國共產黨,逮捕了18000多名共產黨人。 之后取締工會,排除猶大,推行白色恐怖主義,實施赤裸裸的法西斯專政。 而納粹為了轉移矛盾,利用德國民眾對凡爾賽條約的不滿,煽動民族復仇主義,積極擴軍備戰。

希特勒迎合英法資產階級的反蘇反共心理,利用英法的綏靖政策擴大勢力。 1935年,希特勒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實施義務兵役制,將陸軍擴大到60萬人(條約限制在10萬人以下)。 英法居然不是反體制? 這極大地鼓舞了希特勒的冒險野心。

1936年3月7日凌晨,希特勒再次冒險,命令德軍進入萊茵無防備地帶。 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規定萊茵河東岸50公里的區域為無地帶。 完全廢除了《凡爾賽和約》。 希特勒的這次冒險行動,其實具有非常大的試探性質。 事先作出了預案,說如果這次行動遇到法軍干涉,馬上命令德軍趕緊撤回。 據說進軍萊茵的48小時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但是,最終平安無事。

希特勒出兵萊茵非軍事區,是戰敗國德國,作為重新軍備階段最大的冒險行動英法不需要冒戰爭風險,也是阻止希特勒法西斯侵略的最后機會。 最終,希特勒的冒險成功了! 英法的軟弱給自己種下了禍根。
1936年11月,利用英法美西方的反蘇反共心理,德日法西斯公然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意大利加入,正式組成世界法西斯同盟。 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勢力不斷坐得很大。
1938年3月,德國吞并了奧地利。 以前,英國首相張伯倫早就表示不支持奧; 事后法國政府也表示不打算干涉; 美國政府表示完全理解。
同年9月,納粹德國合并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的事情再次發生。 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首相達拉迪在慕尼黑與希特勒、墨索里尼舉行了會談。 會議決定在沒有捷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將捷克的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 第二年3月,德國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在這一事件中,英法再次出賣盟國,犧牲小國利益,迫使納粹向東擴張,迫使德國向蘇聯進攻,使希特勒走上戰爭道路。

但是希特勒欺負軟件,沒有攻擊蘇聯。 相反,它主動與蘇聯簽訂了《德蘇不可侵犯條約》。 1939年8月31日,他抓住小偷,炮擊了襲擊格雷維茨電臺的事。 9月1日,以此為借口,德軍發動對波蘭的攻擊,英法被迫參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最終在歐洲燃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燃燒。 盡管如此,英法禍根依然不死,希望以波蘭為代價推行綏靖政策。 結果,英法向德國宣戰,卻制造了靜坐戰爭的西線無戰爭。 波蘭的滅亡迫在眉睫,實在看不下去。 出乎意料的是,希特勒攻擊波蘭后,沒有攻擊蘇聯。 向西改變方向。

1940年4月,德軍襲擊丹麥、挪威,只用了4個小時就占領了丹麥,只用了一天就占領了挪威首都奧斯陸。 5月中旬,德軍再次在西線發起攻擊。 盧森堡不戰而死; 荷蘭抵抗了四天宣布投降; 比利時戰斗了半個月才屈服。 當時比利時境內有英法聯軍40萬人,無暇對陣,慌忙組織敦刻爾克大撤退,匆匆逃離英國。

6月5日,德軍對法國發動總攻,擁有300萬大軍,被稱為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居然不戰而降! 6月14日,德軍一發不可收拾地占領巴黎,22日簽署投降條約。 法國北部直接被德國人占領了。 南部由漢奸貝作為組織傀儡政權統治。 從此,法國人民在納粹淫威之下歷經亡國奴隸的一生,在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作戰后獲得解放。 這是法國資產階級政府長期推行傷人不利己的綏靖政策的結果。

法國投降后,1940年希特勒的鐵蹄席卷了東南歐。 到1941年6月為止,除了英吉利海峽把烏龜縮小到大西洋的英倫海島之外,整個歐洲只有社會主義蘇聯不在法西斯德國的控制之下。 之后,自從納粹德國開始對戰后,局勢發生了變化。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德蘇不可侵犯條約》,入侵蘇聯,爆發了德蘇戰爭。 同年,日本法西斯發動太平洋戰爭,美國參戰。 1942年1月,蘇中美英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宣言《聯合國家聯合宣言》,建立了國際反西斯統一戰線。 二戰性質發生了變化,成為了世界人民共同的反法西斯戰爭。

蘇德戰爭爆發后,社會主義蘇聯憑借一國之力頂住了納粹德國的瘋狂進攻,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拐點。 隨后,蘇聯紅軍從防御轉入反攻。 1944年6月,美英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失敗。 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攻占柏林,德國法西斯滅亡。 9月2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回顧二戰爆發的歷史,結合當今的國際形勢,有相似的感覺。
二戰過去了70多年,但地球村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度沒有改變。 社會主義力量薄弱,周期性過剩危機依然肆虐。 帝國主義極端自私,損人利己的本性沒有改變,國際關系中的霸權主義和爾虞我詐愈演愈烈的希特勒和東條英機這樣的戰爭狂人,張伯倫和達拉特這樣的笨蛋政治家,有時也會冒出泡沫。 所有這些,都不能不引起社會的警惕。

二戰的歷史教訓告訴人們:
二戰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危害。 人類只有消滅私有制,才能消滅危機。 人類只有實現共產主義,從根本上處理人與人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對立,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戰爭。 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等待各國人民不斷的自覺和共同努力。

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英、法、美西方大國,長期推行反蘇、反共的綏靖政策,是長期以來對法西斯侵略縱容的苦果。
如果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蔣介石政府敢于抵抗日本的侵略; 英法統治的聯合國真的可以主持正義,堅決制裁日本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不會在亞洲燃起。 如果美國十多年來不推行幫助日本侵略的政策,就不會有1941年美國國恥珍珠港的屈辱。

如果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時,聯合國真的能夠實行嚴厲的經濟制裁,禁運石油,關閉蘇伊士運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就不會在非洲燃燒了吧。
當時,如果英、法進行希特勒德國所需的斗爭,納粹法西斯勢力坐不住大牢,當時的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不推行綏靖政策,歐洲就不會燃起戰火,也不會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的發生有一大優點,就是狼吃羊的借口盛行,不斷對弱者強者的挑釁。 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是柳條湖,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的借口是前一年被炮制的瓦爾邊境事件,即1939年德國攻擊波蘭的借口是襲擊格雷維茨廣播電臺。 毫無例外,只有弱者向強者挑釁,強者被迫反擊,才會訴諸戰爭。

這將導致現代薩達姆·侯賽因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利比亞人道主義災難敘利亞化武的事確實值得一去。
1945年8月,美國人向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后,歲月進入核武時代。 之后,盡管有以美、蘇為首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但在此期間,局部戰爭和代理人戰爭不斷,大國之間發生冷戰,沒有發生熱戰,是因為對立雙方擁有核武器,和恐怖主義取得了平衡

現在,隨著犯規技術和精密打擊軍事技術的迅速發展,破壞恐怖平衡的危險很大。 這大大助長了霸權主義戰爭狂熱的幻想。 我方已經在絕對安全的網中,掌握著戰爭中絕對的特征,穩定地操作勝利券,冒著發動核導戰爭的風險。 不得不說這是最大且最現實的危險。

出乎意料的是,路高一尺,魔高一丈。 事物的迅速發展往往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聰明誤了聰明,機關太聰明了,誤了勛爵的命!
今天,霸權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局限于一時的一地危害,已經成為普遍的對人類的公害。 企圖發動核戰爭的瘋子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敵人。 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只有動員起來和霸權主義的戰爭狂人堅決戰斗,才能防止和阻止戰爭。

注釋: [/s2/]
①1929年~ 1933年的大危機,光是最富裕的美國,就有餓死的貧困人口至少有900萬人的資料! 另外,據美國1932年9月號的《財富》雜志報道,至少有750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60% )溫飽不足,這才比較準確地描述了美國的經濟狀況。
②數據取自王春良、祝明主編:《世界現代史》上冊第319頁。
③1929年美國參加罷工的人數為23萬人,1932年增加到146萬人;1930年法國發生罷工1700多次,有85萬人參加; 1930年至1932年德國每年有數十萬人罷工數百次的危機年代,英國也發生了水兵暴動。
本文:《“錢昌明:“二戰”是怎樣打起來的?”》
心靈雞湯:
免責聲明:學習興國網免費收錄各個行業的優秀中文網站,提供網站分類目錄檢索與關鍵字搜索等服務,本篇文章是在網絡上轉載的,星空網站目錄平臺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非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1@163.com,本站將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