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從中美建交歷程看處理臺灣問題之道”
這幾年,美方涉臺動作頻繁,越來越不客氣,力度也越來越大。 回顧目前中美雙方在中美建交過程中處理臺灣問題的博弈歷史,有利于認識臺灣問題的核心,尋求處理臺灣問題的途徑。
1972年2月,以毛澤東和尼克松握手為象征,中美關系解凍。 當時,尼克松向周恩來承諾,將在第二任期內實現與中國的正式邦交。 但是,在其第二任期的時候,由于水門事件而黯然下臺。 上任的福特對中國領導人說,如果他連任,將努力實現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但是,在總統選舉中卡特手下被打敗了。

中美正式建交進程的緩慢,除了美國政局變化和國際形勢變化的因素外,關鍵因素還有臺灣問題。 簡言之,在美國方面,盡管與中國建交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但對臺灣負責到底也是保衛美國不可缺少的。
1977年初,美國總統卡特上臺執政。 2月8日,他在白宮會見了中國駐美國聯絡處主任黃鎮,表示新政府對華政策的目標是關系正常化。 他還承諾,《上海公報》的大致過去,今后也將成為兩國關系的基礎。 】
1977年8月和1978年5月,卡特分別邀請國務卿萬斯和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務卿布倫金斯基訪華,就中美關系正常化進行磋商。
萬斯出發前的1977年8月17日,卡特與萬斯、布熱津斯基一起,逐字討論了萬斯和中國人討論的協議草案。 其主要文案是,美方可以接受中方三大體,即美與臺灣當局斷交、結束美臺共同防御條約、美軍撤出臺灣,簡稱:斷交、廢除、撤出。 但是,美方提出可以繼續對臺灣出售一點防御性武器。 美方還可以公開表示,大陸處理臺灣問題必須采取和平方法。 北京對此不可反駁。

鄧小平在8月24日會見來訪的萬斯時指出,必須澄清美國占領中國領土臺灣的事實。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統治臺灣,使中國人民無法實現祖國的統一。 我們多次說過,要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在臺灣問題上有廢除、撤軍、斷交三個條件,遵循日本的方法。 說實話,日本的方法本身就是讓步。 現在是讓美國下定決心。 民間往來,我們可以同意。 你們的這個方案,總結起來是兩個問題。 第一,你們實際上讓我們承擔不武力解放臺灣的義務,實際上是干涉中國的內政。 第二,你們提出不掛牌的大使館,實際上是反向聯系方式(意味著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系正常化,交換大使設立大使館,臺灣當局和聯系方式互設。 這實際上還是兩個中國,或者一個半中國)的翻版。 我們不能同意這個方案。 實際上,是美國向中國借錢,不是中國向美國借錢。 確定了這個,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別人不能干涉。 我們力求在根據三個條件實現中美建交后,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條件下,用和平方法處理臺灣問題,但不排除用武力處理。

1978年5月20日,卡特派布雷津斯基訪華。 5月21日,鄧小平在與布熱津斯基會談時指出,我們雙方隨時可以簽訂關系正常化的文件。 過去也說過,如果美國方面因為臺灣問題還需要時間的話,可以等一下,但這并不是說我們不耐煩。 對于本國統一的問題,我們怎么能不在意,不著急處理呢? 我們希望能盡快處理這個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迄今為止明確的三個條件,即斷交、撤軍、廢約,這三個條件都與臺灣問題有關。 我們不能有其他想法。 因為這涉及主權問題。

在這次會見中,中美雙方商定,中海外交部部長黃華和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伍德克將于7月5日開始就中美關系正常化問題進行協商。 【在中美邦交正常化談判非常緊張的時候,9月19日,卡特總統在白宮直接會見了我,談了他對中方邦交正常化談判的精神。 實際上,今后的談判是美國方面根據這份談話書進行的。 他說,1978年將是中美兩國關系中重要的一年,美方對會談是認真的。 現在已經接近完成談判的時候了。 美方愿意履行中方提出的建交三項條件。 我希望中方也能照顧到美方的政治需要。 此外,美方需要的是兩個,第一個是繼續向臺灣出售防御性武器。 第二條是美方對和平處理臺灣問題表示關切。 最后,我告訴卡特,我馬上向中國政府報告這次談話的副本。 在我經歷過的中美建交談判的歷史中,和卡特的這次會談,是最重要的一次。 美國對中國領導人觸底,雙方據此加快了建交談判的進程。 (柴澤民:《中美國建交親歷記》刊登在《親歷共和國60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146頁上)

10月初,中海外交部部長黃華前往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 他在會見美國國務卿萬斯時坦率地表示,如果兩國關系正常化后美國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中方有可能退出談判。 )陶文釗何興在強調《中美關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242頁()?

1978年12月13日,談判進入尾聲。 鄧小平親自和伍德考克舉行了會談。 鄧小平在會談中基本同意了美方起草的新聯合公報草案,但公報中重申了反霸條款,稱應提高權重。 同意于1979年1月1日發表政府公報和聲明。 然后,在新的聯合公報草案中,對比《臺美聯合防御條約》是中止而不是廢除的證明,他指出:“我已經看過了以前美方起草的公報,布熱津斯基最近還讀過與柴澤民談話的記錄。” 既然美臺條約一年后結束,一年內還有效嗎? 并且提出在終止期之前的一年里,美國不應該向臺灣出售武器。 我希望伍德考克先生能明白向臺灣軍售問題是多么重要。 強調:對臺出售武器將破壞中國的和平統一。 如果美國向臺灣出售大量武器,蔣經國只會翹起尾巴,增加沖突的危險性。

12月15日,鄧小平在與伍德考克會談時,聽取了中美關系正常化后美國保存向臺灣出售防御性武器的權利的證明后,指出中美建交后,美國政府將慎重解決與臺灣的關系,影響中國以最合理的做法和平處理臺灣問題, 如果美國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從長期來看,會阻礙中國以和平方式處理臺灣問題,最終只能是武力處理。 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方面,美國可以盡相當大的力量,至少不要起相反的作用。

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時(華盛頓時間15日晚9時),中共中央主席兼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和美國總統卡特宣讀了《中美建交公報》,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公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從1979年1月1日開始相互承認和建立外交關系。 然后中美兩國政府分別發表聲明,表示美國聲明希望和平處理臺灣問題,中方聲明強調如何處理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

1978年12月15日中美建交公報發表后,美方迅速采取各種善后措施解決了與臺灣的關系。 鄧小平于氣旋9日訪問美國回來后不久,美國參眾兩院于3月19日至20日,協商通過《與臺灣關系法》副本,并于1979年4月10日經美國總統卡特簽字生效。 《臺灣關系法》實際上把臺灣視為國家,把臺灣當局視為政府。 這與中美建交公報的精神格格不入。 因此,埋下了今后中美關系中許多矛盾和摩擦的禍根。 )陶文釗何興在強調《中美關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248頁()?

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指出,“80年代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迅速發展的重要年代。 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包括臺灣在內的祖國統一為目標,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是我國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務。 在這三大任務中,核心是經濟建設,它是處理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 】

年1月,世界聞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先生,花了10年完成的《鄧小平時代》中文版在國內正式發售,很快刮起了強烈的旋風---首次印刷50萬冊被征收空。 該書在鄧小平決定建立中美邦交時表示:“在美國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情況下,鄧小平仍然決定實現兩國關系的正常化。 關于他自己在一生中做出這個最重大的決定之一時在想什么,沒有任何記錄。 但是我知道這個決定在他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活著的時候臺灣回歸大陸會變得非常困難 (參照本書第328頁)】

作為當時制定《臺灣關系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美籍華人、著名政治活動家陳香梅,當時擔任美國共和黨少數民族全國主席、美國總統出口委員會副主席,于1981年1月訪華。 鄧小平1月4日會見美國參議院共和黨副領導人史蒂文斯和陳香梅時,闡明了中國政府在迅速發展中美關系方面的大致角度。 鄧小平說:“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首先是處理了臺灣問題,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正是處理了這個問題,中美新關系的建立,才得以持續快速發展。 ……他認為,如果美國政府對蘇聯采取強硬政策,臺灣這樣的問題中國可以吞并。 咽不下去,咽不下去。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在臺灣問題上讓中美關系倒退,中國將不會吞并。 中國一定要做出相應的反應。 我們說中美關系停滯不好,后退更不好,但如果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們的關系后退,我們也只能正視現實。 至于后退到什么程度,就看導致后退的勢頭了。 這樣的話多是不好的,但必須確定,如果臺灣問題需要中美關系倒退,中國只能面對現實,不能像美國一些人說的那樣,用中國反對蘇聯的戰術吞并臺灣問題。 】

陳香梅在《我和中國》《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中寫道,后來鄧小平單獨見到了她。 她向鄧小平介紹了起草《臺灣關系法》的簡單過程。 鄧小平對她說。 【你不要再做這些傻事了。 臺灣人太忘恩負義了。 對嗎? (參照該書第147頁)】

1981年1月4日鄧小平會見史蒂文斯和陳香梅時,鄧小平還說:“他說最近荷蘭的企業干的,計劃和臺灣簽訂合同,制造臺灣的2艘潛水艇。 荷蘭政府當然介入了這件事。 其實荷蘭政府做這筆交易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 我們正在認真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荷蘭不改變這個決定,中國和荷蘭的關系一定要倒退。 當然,我們也在做希望荷蘭改變那個角度的工作。 因為我看到議會以微弱的多數通過了這個決定。 因此,改變這筆交易并非完全不可能。 工作以后不行的話,我們會采取進一步的措施。 希望中美之間不要發生類似的事件。 既然中美和中日關系的正常化都是在處理了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一問題后實現的,那么今后能否繼續發展中美關系、中日關系以及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就成為了焦點。 】

在此,我們必須回顧荷蘭向臺灣出售潛水艇的情況。
中美建交的第二年,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 為了爭取選票,共和黨人里根在選舉中直言不諱,如果當選總統,將與臺灣設立官方聯系方式,以恢復官方關系。 他還承諾關心1700萬臺灣人民,優先考慮臺灣的防御需要。 美方打算向臺灣出售fx型先進戰斗機。

美方的舉動很快就遭到了中方的強烈反對。 為了平息中方的不滿,里根派副總統候選人布什到中國解釋和安撫。 8月22日,鄧小平會見布什,說:“布什請里根傳達中國政府的四個正式角度。 (一)中國政府希望中美關系迅速發展,不應該停滯,也不應該后退。 任何從中美建交公報后退的言論和行動,中國政府都堅決反對。 (二)美國1980年大選后,無論哪個黨執政,中國政府評價和評價美國政府的戰術決策和對外政策都將對中國的政策視為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因為這是全球戰術問題,不是局部問題。 (三)共和黨競選綱領中的對中政策部分(包括臺灣政策)和里根最近發表的相關言論,如果得到實施,這只會導致中美關系的倒退,甚至不可能停滯。 (四)如果認為中國要求美國,美國共和黨競選綱領中的對華政策和里根發表的相關言論成為美國政府政策付諸實行,中國也必須吞并,別無選擇,那完全是妄想。 這不僅對共和黨政權來說是如此,民主黨這樣做也是如此。 因為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我會說清楚。 我把這幾點復印給你。 請轉告里根先生。 】

這時,遠離歐洲的荷蘭政府也瞧不起,決定允許荷蘭向臺灣出售兩艘潛水艇。 中國領導人結合這些事情進行思考,認為隨著美國保守勢力的出現,美國和西歐出現了支持臺灣獨立勢力的反華逆流,需要有力的反擊,必須平息這一逆流。

1981年1月11日,鄧小平就蔣彥士(指里根邀請臺灣外交部長蔣彥士出席總統就職典禮)和荷蘭售臺潛艇一事召見黃華外長,指示外交部采取強硬政策。 他說:“如果我們不采取強硬的政策,今后問題就會層出不窮,訴訟肯定不會結束。 現在是最后一次回到1973年的聯系方式的時候,甚至是1972年以前就決心回去了。 】

關于荷蘭售臺潛艇問題,中方宣布1981年2月27日從荷蘭召回中國大使,要求荷蘭方面撤回大使。 5月5日,中方正式宣布將中荷關系降級為代辦級。 在此過程中,中方將及時向美方通報所有有關決定,并警告美方不要步荷蘭后塵。
中方與美方在各種場合就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進行了嚴正交涉。 1981年10月29日,應邀訪美的中海外長黃華在白宮向里根總統表示,中方在荷蘭出售臺灣潛艇一事上將中荷關系降為代辦級,中方在這一問題上不應有雙重標準。 里根說,他將執行國會通過的《與臺灣關系法》。 其中包括向臺灣出售武器的復印件。 黃華以中央指示的角度向里根傾訴。 在雙方謀求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美方不得出售武器。 否則,中方將做出強烈反應,兩國關系的停滯和倒退將不可避免。

在中方的壓力下,美方最后必須同意雙方就美國武器銷售問題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 經過反復比賽,雙方于1982年8月17日發表了《八·; (七公報)。 美國在公報中就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向中方作出了三項承諾。 出售給臺灣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不會超過中美建交后近年來供應的水平。 隨著準備逐步減少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時間的推移,將會導致最后的處理。

但是,之后的事實表明,不僅美國沒有遵守這個承諾。 而且在違反約定方面走得越遠。
對臺軍售的事件還在法國發生過。 中方也采取了反體制措施。 1993年之前法國政府承諾今后不批準法國公司加入武裝臺灣。 報道稱,當前全球緊張的新冠爆發肺炎防疫戰,在美國政客千方百計批評中國的同時,法國政府又對向臺灣出售武器表現出蠢蠢欲動的跡象,值得警惕。

在《我與中國》的《龍》一章中,陳香梅說:“從中國大陸與臺灣的關系來看,我認為海峽兩岸統一的日子不遠了。 隨著經濟、文化、教育、技術等行業的交流,海峽兩岸的關系逐漸變好。 目前,海峽兩岸在多方面不是已經根本統一了嗎? (參照該書第280頁)】

陳香梅去年3月30日去世了。 她晚年看著臺海局勢的迅速發展,不知會有什么感想。 中美建交后,你是不是終于明白,對中美兩國來說,實際處理臺灣問題的路徑已經無法改變,一直持續到今天呢?
傅高義是美國人,陳香梅是美籍華人,他們看到問題的不同立場,能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兩國都是法治國家。 中國有《反分裂國家法》( 2005年),美國有《與臺灣關系法》) 1979年)。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處理臺灣問題的路徑也可以證明中美建交的那一刻起就不能改變。
以歷史為鑒。 如何解決日益激烈的臺灣海洋局勢,國民應該心中有數。
心靈雞湯:
免責聲明:學習興國網免費收錄各個行業的優秀中文網站,提供網站分類目錄檢索與關鍵字搜索等服務,本篇文章是在網絡上轉載的,星空網站目錄平臺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非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1@163.com,本站將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