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富:白求恩的事跡是怎么傳遞到國外的”
今年是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同志來中國80周年。 1938年初,白求恩在不遠的地方,沖破了許多干擾來到延安。 4月,他前往晉察冀邊區,帶著戰地醫療隊轉戰許多戰場,在槍林彈雨的環境中,救助了千千萬萬的傷員,培養了許多革命醫療戰士,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9年11月,白求恩同志以身殉職。 12月21日,毛澤東寫了《紀念白求恩》的復印件,高度贊揚白求恩的共產主義、國際主義精神,號召每個共產黨員向他學習,激勵了幾代人。 在此之前,首次向海外傳達白求恩事跡的是新加坡華僑記者黃薇。

黃薇1912年出生于福建龍巖縣書香門第,曾留學日本。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她去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從事抗日推廣和募捐活動。 1938年3月,她以新加坡《星洲日報》特派記者的身份回國。 同年6月下旬,黃薇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的安排下,與世界學生聯合代表團一起采訪延安,開啟了對華北敵后戰場的訪問行程。

1938年7月,黃薇來延安采訪,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參觀訪問,她被延安清明的政治環境和融洽的軍民關系深深吸引。 她見過毛澤東四次。
一天晚上,黃薇應邀觀看了聯歡晚會。 千余人聚集一堂,有干部、軍人、學生、群眾,會堂內歡聲雷動,氣氛熱烈,洋溢著雄壯有力的抗戰歌曲。 黃薇看公演的時候,發現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回頭看著后面。 她對照大家的眼睛看了看。 個子高,穿著打滿補丁的灰色軍服的人,和頭上戴著白毛巾的故鄉一邊走一邊說著話。 朝觀眾席走過來,坐在黃薇后面的座位上。 過了一會兒,他主動向坐在前面的黃薇問好,說:“是黃薇先生嗎? 黃薇立刻回頭回答:是的。 他伸出手親切地和黃薇握手致意。 黃定睛一看,和她說話的竟然是國內外有名的毛澤東。 盡管黃薇沒有見過毛澤東,但我看過他的照片。 此時,黃薇非常興奮,在《風雨人生》一書中寫道。 “在這里,我親眼看到毛主席作為共產黨的領導人,在這樣的群眾大會上,他不需要特別的座位,和那么和諧的普通老百姓坐在一起,親切的交談。 對于作為外來情報記者的我,他不需要通過重點介紹來主動和我打招呼、握手、交談。 他很和藹可親他沒有領袖風范,有些看起來并不特別。

7月下旬的一天,黃薇接到通知,毛澤東將于晚上11點與她會見《救亡日報》《南洋商報》的兩名記者。 晚上十點半,毛澤東警衛拿著馬燈來到黃薇住宿的西北旅社,去接他們。 在楊家嶺,黃薇第一次看到毛澤東住的窯洞。 黃薇這樣寫道。 “環顧一下這個既是會客室,也是辦公室和會議室的土窯洞,和其他窯洞沒什么不同。 不同的只是墻上掛著兩張大地圖,桌子上擺著書籍、紙和筆、墨、硯等文具四寶。 除此之外還有幾條木長凳。

保安拿來茶,毛澤東點燃香煙,延安這個地方很偏僻,交通不方便,情報記者來這里很不方便,特別是你們華僑記者從遙遠的新加坡來到這里,更是難上加難。
黃薇向毛澤東報告海外華僑心系祖國,節衣縮食積極捐款,支持祖國抗戰,許多人對抗戰前途也非常關心,請主席談談這個問題。
毛澤東高度贊揚華僑的愛國精神,說華僑同胞身在異國,但他們與祖國呼吸共命運。 請告訴華僑們,我們的抗日戰爭最后會勝利。 請對這些人有充分的信心。 此時,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剛剛問世,向他們講述了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的抗戰形勢,解體了中日雙方的力量對,駁倒了速勝論和亡國論,指出了中國必勝、日本必敗,但抗日戰爭必須是持久戰。 會談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黃薇等人道別已經是凌晨了。

幾天后,黃薇再次聽取了毛澤東抗戰形勢的報告。
一天中午,毛澤東舉行宴會,邀請黃薇等記者來到窯洞。 毛澤東在餐桌上談笑風生,說話風趣,態度隨和。 他一邊說話一邊吃,從古今東西、政治、藝術到人情風俗,什么都不說。 他既是政治家,也是文學家。 毛主席知識淵博,記憶力強。 湖南人說和南洋華僑一樣喜歡吃辣椒的時候,黃薇說:“聽說吃西瓜的時候也要放辣椒嗎? 毛澤東笑著說。 “有時候是的。

毛澤東知道黃薇老家是福建龍巖,很感興趣。 因為1929年,毛澤東和朱德率領四軍從井岡山誓師出發,向贛南閩西進軍,在龍巖建立蘇聯政府,召開了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在那里指導閩西各縣開展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 毛澤東在黃薇家龍巖哪里住? 黃薇說:“龍門鎮赤水橋村有兩層樓,大門前立著三根石刻大旗桿。 毛澤東興奮地說。 “我去過那里,住過幾天。 圍墻里有一個小池塘。 黃薇馬上點點頭,佩服毛澤東的記憶力。 毛澤東說:“你家是一所充滿書香的房子,在當地很有名,所以印象很深。 黃薇說。 “主席來我老家的時候,我正在廈門集美中學讀書。 如果在家的話,一定會和你革命。 毛澤東看著黃薇贊賞的樣子點了點頭。 “可能性很高。

黃薇對毛澤東說:“我想留在延安學習。 我想在這個革命大熔爐里接受教育,接受鍛煉,讓自己快點成長,為抗爭做很多貢獻。” 毛澤東聽了之后說:“我聽說你有這個愿望,但我認為你當記者比較好。 特別是成為華僑記者,做將自己所見所聞傳播給海外華僑的報道,了解他們祖國的情況,增強抗戰必勝的信心是有意義的,這也將為抗戰做出貢獻。 黃薇聽了,很受啟發,知道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毛澤東接著對他們說。 “最近陜甘寧邊區各界組織了慰問團,到晉察冀邊區慰問參觀。 你們可以和他們一起去,看我們在敵人后方工作,看戰斗情況。

8月中旬,黃薇和慰問團40多人一起離開延安,前往硝煙彌漫的華北敵后戰場。 她經過三個多月的旅行,走了幾千英里的路,訪問了三個地區的40多個縣。 采訪對象有八路軍高級將領,如賀龍、聶榮臻、左權、蕭克、周士第、甘淇、陳錫聯等,也有普通士兵。 既有地方行政官,也有普通民眾,既有我軍受傷者,也有日軍俘虜。 黃薇寫了華北敵后抗戰的戰地通訊一百多首,在新加坡《星洲日報》和《星洲晚報》上連載了半年多。 許多海外華僑通過這些報道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敵后抗戰,增強了抗戰必勝的信心,踴躍回國參加抗戰,支持抗戰。 蕭克將軍曾以其題字,以筆為劍,獲得三千毛瑟槍。

1938年9月下旬,黃薇來到晉察冀邊區所在地,受到邊區軍民的熱烈歡迎,軍區司令部向他們每人贈送了一套新的棉軍服。 第二天,軍區司令聶榮臻、參謀長唐延杰、政治部主任舒同為他們舉行宴會和歡迎大會。 宴會上,聶榮臻將白求恩大夫隆重介紹給黃薇,從此兩人相識。 黃薇把白求恩描寫如下。 他個子很高,穿著八路軍的棉軍服,戴著軍帽,看起來很精神。 他熱衷于中國菜,可以自由地采用筷子。 他努力學習中文,一見到我們就用中文‘ 同志! 雖然發音不太準確,但是聽起來很親切。 席間,黃薇初步了解白求恩的事跡,進行了簡短的交談,并約定日后訪問。

當天下午7時,晉察冀軍區在司令部后面的廣場舉行了延安慰問團的歡迎大會,聶榮臻在歡迎辭中還提到了黃薇。 黃薇被邀請上臺講話。 黃薇向大家報告了熱烈支持祖國抗戰的海外同胞的動人事例,代表華僑向在敵后艱苦奮斗的官兵們、同胞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慰問。 黃薇剛講完,白求恩就主動跳上舞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開始了演講。 當他馬虎地說出同志們的三句話時,會場沸騰了,大家為他鼓掌。 白求恩說,他來到邊疆地區后,從上到聶司令員,從下至普通士兵和老百姓,看到萬人齊心協力、一致對外進軍,十分感動。 白求恩作了如下陳述。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打倒敵人的有力武器。 全國、各階層、上下團結一致,希望打倒萬惡的日本法西斯。

黃薇寫道: “白求恩大夫為了支援我們中國的抗日戰爭離開了他的家,拋棄了他優越的生活環境來到烽火彌漫的中國,和我們一起戰斗,為拯救我前方士兵的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并熱切希望我國的上下團結抗戰能夠持續到最后。 如此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感動了我們所有的身體。

黃薇到達那天,局勢突然緊張,日軍士兵分道揚鑣,氣勢洶洶地包圍了晉察冀邊區。 邊遠地區的軍民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軍,緊緊反抗清野,組織了避難搬遷。 因為這個黃薇采訪白求恩的計劃暫時擱淺了。
幾天后,黃薇與陜甘寧邊區的參觀團分別,去慰勞軍區政治部的敵人劇社和傷兵。 她來到滹沱河畔的戰地醫院時,遇到了白求恩。 此時的白求恩在簡陋的手術室里,全神貫注地為傷兵做手術。 白求恩的翻譯董越千是翻譯者和助手,善于傳播小刀、剪子和其他手術用具。 有點當地群眾也積極來幫忙,董越千要指導他們消毒和用藥。 這一天,白求恩很忙,剛做完手術,一個傷兵又被抬了進來,門外有好幾個傷員在等著。

黃薇在手術室外等了很久,想找機會采訪白求恩,但白求恩一直很忙。 這邊黃薇所在的隊伍需要趕路。 需要馬上出發。 來不及采訪和問候了,黃薇很遺憾不得不離開這里。
不久,在某軍區畫司令部,黃薇意外地遇到了白求恩,兩個人住在院子里。 盡管黃薇頂著寒風,我看到白醫生像孩子一樣背著照相機,東奔西走,拍攝著各種有意義的場景。 黃薇真高興,這次必須挽留他。 于是和他約好,晚飯后去拜訪他。

晚上,黃薇如約而來,在搖晃的煤油燈下,黃薇開始采訪。 白求恩向黃薇講述了他的童年、經歷,講述了他是如何來到中國的。 白求恩有趣地說。 “我坐了飛機,坐了電車、車,騎了馬,騎了驢,走了很多路,終于來到了這里。 中國真的太大了。 白求恩非常贊賞八路軍的勇敢,說:“八路軍的士兵是我見過的最勇敢、最堅強的人! 白求恩還做了手術,缺乏麻醉劑、止痛藥,也缺乏酒精和碘酒,給用過的棉花、繃帶消毒后再使用,黃薇感到不安。 醫療器械特別不足,受傷人員過重,必須截肢時,采用木工鋸和屠刀。 兩人討論了很久,接近尾聲,白求恩多次呼吁后方的人和海外華僑,盡早向抗戰前線捐贈醫療用品。 黃薇很感動,她寫道:“外國人,如此關心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那真摯的感情,殷切的希望,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進一步激發了我的愛國心。

回到重慶后,黃薇撰寫了戰地通訊《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發表在新加坡《星洲日報》上,請更多的海外同胞了解白求恩,認知白求恩。
1939年春,宋美齡主持重慶各界女領導人座談會,黃薇應邀參加會見,介紹白求恩大夫救死扶傷的感人事跡,闡述自己所見華北敵后戰場醫療不足的嚴重性,早日動員在座的姐妹們和全國同胞們捐贈醫藥。 黃薇的號召在重慶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國民黨元老張繼的夫人把黃薇叫到家里,詳細詢問了有關情況,表示馬上組織大家捐贈醫藥用品,盡快送往華北前線。

黃薇意外離開華北不到一年,白求恩在手術中不慎割中指,因細菌感染而敗血癥,治療無效,于1939年11月12日死于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 噩耗傳來,身處重慶的黃薇悲痛欲絕,含淚寫下《白求恩大夫追悼》,發表在1939年12月4日的重慶《本日報》上。 她是這樣寫的。 “為了紀念可敬的國際友人,我們要加強團結,抗戰到底,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把日本強盜的頭顱和鮮血獻給我們偉大的國際友人的靈前!

【本論文刊登了《黨史博覽會》年第三期,經授權在網上發表。 】
心靈雞湯:
免責聲明:學習興國網免費收錄各個行業的優秀中文網站,提供網站分類目錄檢索與關鍵字搜索等服務,本篇文章是在網絡上轉載的,星空網站目錄平臺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非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1@163.com,本站將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