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翔實微型史書:長征老紅軍《歷史書寫忠誠》”
我知道了在大學期間,同班同學曾西西的父親是參加二萬五千英里長征的紅軍,一直很仰慕,但沒有機會登門聽教。 1994年7月曾川同志去世,筆者也沒能送一步。 年9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歷史書寫作忠誠---曾川稿集》,筆者終于領略了紅軍老戰士曾川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總結《歷史書寫作忠誠---曾川稿集》(以下簡稱《稿集》)出版的老紅軍曾川親筆撰寫的所有講稿概要和文件資料,以某老戰士的體驗,忠實于人民軍隊從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成長的歷史過程
平凡的鑄造是偉大的
《稿件集》共629頁,分為八個章節,收錄了曾川同志65年革命生涯中,自己親筆寫的自傳、回憶錄、講稿、調查資料、學習思考和書信等,曾川( 1914.12.15-1994.7 )
1929年12月,井岡山山下吉水縣水南街,紅四軍經過這里休息了一天。 紅軍召開了群眾大會,背上戴草帽、腳上穿草鞋的人站在土地上講話。 這個身體居然是紅軍朱德總司令。 十五歲的少年曾川深受感動,當天參加了紅軍。 (第11頁《自傳1952年12月15日》)

從此,紅軍戰士曾川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參加了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 從勤務兵、司令官、后勤兵逐漸成長為紅軍、八路軍、解放軍政務干部。
抗日戰爭時期,曾川參加了王震、王首道率領的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部隊從延安出發,經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到達廣東南雄,仁化后返回湖北大悟山,席卷南北1萬8千里。 軍史被稱為小長征。
解放戰爭時期,曾川先后擔任團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中原突圍、東進之戰、豫東之戰、顛杞之戰、濟南之戰、淮海之戰和渡江之戰,進行了幾場硬仗、惡戰。
新中國成立后,曾川先后擔任江西撫州軍區副政委、江西軍區干部部長、福州軍區干部部副部長、福建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
1955年曾川同志被授予大學軍銜,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58年,曾川在軍職中擔任福建省軍區黨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 1964年晉升為主任。 1968年9月在北京學習期間拒絕批評二月逆流,1969年3月被免職,1970年2月被通知55歲休息。 1978年8月政策執行之前,未被任命為福建省軍區顧問。

1980年離休后,1982年5月17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通知,曾川明確為正軍職待遇。 1994年7月10日,曾川因病去世,骨灰安放在福州三山陵園將軍山。 據追悼挽聯介紹,戎馬一生生于六十五年去世的丹心,但有光明磊落剛直不恭、清廉坦蕩的口碑,《年12月15日江西吉水南曾川誕辰百年祭文》625頁)高度贊揚了曾川平凡偉大的一生。

《稿集》后人的后記中指出,父親一生平凡,沒有開國將軍那樣輝煌的功績。 父親的一生又偉大,他在漫長而艱苦的革命斗爭中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為人民群眾的解放事業和人民軍隊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在史冊中寫下了他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在戰火中成長
十五歲的少年曾川參加紅軍后,從勤務兵、司號員開始,經過人民軍隊血汗和烈火的考驗全過程,逐漸成長起來。 由于在私塾學習了一年的文化基礎,他先后擔任過會計員、會計訓練隊隊長、師團供給部軍隊的實科員,成為了后方干部。 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曾川充實在一線部隊擔任班長,在直羅鎮戰役中受傷。 傷口愈合后,被送到瓦窯堡紅軍學校學習,從此成為政務干部。

電視劇《亮劍》獨立團政委趙剛,晉升為縱隊政治部主任,一定是正常提拔。 但是曾川的進步并不是很快。 解放戰爭時期,曾川歷任中原軍區第二縱十三旅第三十九聯隊政委、豫閾鄂軍區第三支隊政委、冀魯豫軍區第一旅政委三團政委,約兩年后晉升冀魯豫軍區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并進一步晉升為第二野戰軍第十七軍第五十一師政治部主任。 曾川在私塾只上過一年,其文化基礎顯然是燕京大學的高材生趙剛無法比擬的。

但是,曾川不怕苦難、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和戰斗意志,就像《亮劍》獨立團長李云龍一樣。
1945年12月中旬,曾川任政委中原軍區二縱(即新四軍第五師)十三旅,在湖北襄陽雙溝鎮周家崗打殲滅戰。 只花了二十多人死傷的微薄代價,擊斃了敵人一百多人,俘虜了敵人三百多人,敵人一人整頓了收容所,收容了五百多人,沒有一網之隔。 這場硬仗打了一整夜,戰況多而雜,但在最后關鍵時刻,曾川政委和趙克倫團長打頭陣,站在最前線直接指揮部隊攻防,鼓舞了士氣。

曾川隸屬冀魯豫軍區獨旅三團政委期間,三團在魯西南丁家船塢進行了抵抗戰。 這場惡戰從清晨持續到傍晚6點,敵我雙方先后經歷了5次攻擊和反撲。 敵人在飛機和炮火的掩護下,一次又一次地向三團陣地瘋狂進攻,即使多次沖到三團陣地前面,也被三團火力和反突擊擊退。 在最后關頭,曾川政委和張志清團長突然組織反突擊,擊斃敵人團長,使敵人兩個陣腳大潰,軍隊潰退。 三團犧牲了500多人傷亡,勝利完成了軍區提出的阻截任務,確保了軍區機關和后勤部門的安全轉移。

曾川擔任冀魯豫軍區獨自旅行政治部主任期間,獨自旅行又在巨野楊莊集進行了抵抗戰。 政委因公,昆玉純旅長和政治部主任曾川一起去華野司令部接受任務。 戰斗將于上午8點開始。 正面的敵人是國軍王牌第五軍主力二十師,攻擊附有飛機和坦克的掩護。 獨自旅行只有輕武器防御敵人。 在戰況最慘烈的情況下,獨自旅行三團緊急請求支援。 曾川趕到第三連隊,和老搭檔張志清團長在陣地前沿注意敵情,發現敵陣破綻,決心正面和側面然后出擊,突然打垮敵人攻勢,使敵人再也無法組織進攻,出色地完成了阻止任務。

曾川手稿:從參加革命到長征結束的一些回憶
偉大源于平凡
曾川同志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后,擔任勤務兵、司號員。 之后,成為了后勤干部。 直到1935年9月,長征紅軍沖破臘子口天險,到達哈達德敷后,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 曾川從紅一軍團一師二團通信隊調到陜甘支隊二大隊二連任班長,加入一線作戰部隊。

曾川的女兒曾西西對父親一生的戰史做了以下評論。 “從紅軍到八路軍、人民解放軍,她父親參加的大小戰斗數千次( 1935年在直羅鎮和瓦窯堡戰中受傷,成為三等甲級殘骸)”。 幸運的是,他很少首先成為兵站戰士,然后成為政務干部,在第一線沖鋒陷陣。 曾川的兩個哥哥、曾憲崴、曾憲峰在一線部隊戰斗,犧牲在長征途中的過草原和四川會理的戰斗中。

曾川同志的經歷確實有點平凡,資歷老,地位不高,而且參軍時期的老紅軍多為少將、中將。 但是,他以對黨的絕對忠誠,在任何時間都不在意個人名利地位,絕對服從組織安排,對勞動也負責任地兢兢業業。 曾川這種嚴謹的人生態度,伴隨著他走向生命的終結。

延安時代的曾川同志,在瓦窯堡紅軍學校學習工作后,在延安中央醫院擔任政治輔導員、楊家嶺中央秘書處擔任行政科副科長,在傅連暲、王首道手下工作,有幸與毛澤東、陳云等中央領導進行了零距離的接觸,并受到了他們的教導。 所以晚年的曾川經常在軍內外的各種會議上宣傳黨的憂良以前的傳與作風。 這些演講稿,今天讀了也聾了。

曾川同志多次在各種會議上宣傳延安精神。 他把長征精神和延安作風總結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克服一切苦難,見第288頁《簡述延安作風和長征精神》。 延安精神和作風是什么? 延安精神是指艱苦奮斗、不怕困難、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延安的做法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延安精神和作風是井岡山精神和作風的繼續和快速發展。 第65300頁《福建省軍區機關八一建軍五十五周年紀念大會上革命榮譽發揚以前發表的報告》

曾川同志深刻體會到,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保持我黨與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關系到我黨的生死存亡。 曾川語對各級領導說:“現在,我們黨打天下,執政,有政府,有權力,鈔票可以自己印,花多少錢都要自己算。 因此,我認為在我們黨內一些人眼中,并不那么重視人民群眾,與是否支持人民群眾無關。 黨群關系疏遠了,不像以前那么密切了。 這就是我們脫離的事情”( 290頁《黨的群眾路線講稿綱要》1982年3月14日寫給福州煙臺山) ) ) ) ) ) ) ) ) ) ) ) ) ) )。

太行山娘郭令儀
《亮劍》中太行山的女兒楊秀芹,對愛情熱情奔放,追逐著團長李云龍,令觀眾耳目一新。 曾川的妻子郭令儀是秀芹式的太行山姑娘。 不同的是,郭令儀修成正果,養育了7個孩子,家庭幸福美滿。
郭令儀( 1923.4.24.6.23 ),本名郭小云,高中文化,山西省晉城縣人。 1940年加入八路軍推進隊,1945年在當地八路軍根據地擔任小學老師。
1947年8月,中原突圍部隊主力(新四軍五師)在山西晉城休整結束,原中原軍區二縱十三旅三十九團政委曾川調任冀魯豫軍區獨立一旅三團政委。 這一年,曾川獲得了愛情。 24歲的太行山姑娘郭令儀,像《亮劍》中的楊秀芹一樣,追趕的不是李團長,而是曾政委。 曾川長女曾西西向筆者透露了父親和母親的羅曼史。

《稿子》這樣描寫了1947年2月,曾川和十三旅長吳世安夫婦住在郭小云家的曾川和郭令儀的婚姻。 小學老師郭小云思想單純向往進步,據吳旅長愛人謝文介紹,認準曾川參軍,郭令儀(仿照郭子儀老令公,指明了追求的方向)。 1947年5月,經新四軍五師政治部審查批準,在區政府登記并向縣政府備案,33歲的大齡青年曾川與24歲的郭令儀結婚。 (第611頁附錄《年12月15日江西吉水南曾川誕辰百年祭文》)

從此,曾川和郭令儀夫與女性一起唱歌,白頭偕老。
婚姻生活美滿、天生粗糙的曾川,和小說《亮劍》的主角李云龍、趙剛一樣,人生的結局也不盡如人意。 1956年7月至1958年9月,曾川在北京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一年后,擔任福建省軍區黨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可晉升少將軍銜。 但是,1968年9月赴北京參加第四期毛澤東思想學習班(福建班)期間,因無法與所謂的二月逆流而于1969年3月2日被免去福建省軍區政治部主任職務,1970年2月被口頭通知吉安干休所休息。 1978年8月政策執行之前,未被任命為福建省軍區顧問。 比起傷痕小說《亮劍》中的李云龍、趙剛以自殺告別人生,曾川夫婦要幸運得多。

《史書忠誠——曾川原稿集》的編者曾川長子曾珊。 附錄《曾川生涯》、《郭令儀生涯》及《1996年7月10日江西吉水南曾川骨灰安放儀式詞》、《年4月5日福州三山陵園將軍山曾川、郭令儀骨灰安放儀式詞》、《年12月15日江西吉水南曾川百年誕辰祭文》等復印件均為曾川手稿 編輯曾珊的文筆之高,真的讓虎爸爸沒有狗仔這句老話信服了。
心靈雞湯:
免責聲明:學習興國網免費收錄各個行業的優秀中文網站,提供網站分類目錄檢索與關鍵字搜索等服務,本篇文章是在網絡上轉載的,星空網站目錄平臺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非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1@163.com,本站將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