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韓先楚、鄧華同臺競技(上)”
一、名將風采
紅軍時代,我軍指揮官一舉帶兵沖鋒,總能打贏仗; 抗戰時,面對訓練有素的火力強大頑固的敵人,很難見效。 解放戰爭初期,面對美軍裝備的國民黨軍隊主力時,雙方的武器裝備、作戰技能的差異更加明顯。 這個時候,我軍能否獲勝,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揮水平,因為這位有名的將軍光芒黯淡,銷聲匿跡。 當時,中共中央選舉動員八路軍、新四軍精銳進入東北,稍有善戰的虎將成為戰爭舞臺的主角。 韓先楚和鄧華是其中最突出、最耀眼的名將。 在東北的黑土地上,兩人大顯身手,各自施展奇技,創造了輝煌的戰績,名垂千古!

1 .智勇雙全的鄧華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鄧華東渡,擔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官、遼西軍區(后為遼吉軍區)司令。 1946年鄧華指揮保一旅參加秀水河子戰斗、解放四平戰斗、四平保衛戰。 在947年春季攻勢中,鄧華指揮保一旅、保二旅等部隊,進行了4次大攻防戰和阻擊戰,殲滅敵人4600多人。 4月,保1旅、保2旅和西滿獨立師組成遼吉縱隊(鄧華縱隊),鄧華擔任司令,轄第1、2、3師。 5月,鄧華率部進行南下作戰,殲滅敵人3個營和1個隊直屬隊。

1947年5月下旬,林彪令1縱和鄧華縱隊奪取孤立據點四平,當時陳明仁守備隊估計約1.8萬人。 戰前,鄧華下令抓住連級以上的舌頭。 然后,總結了很多信息,切割分區,一點一點地計算,確認四平防守隊在3萬人以上。 郝華認為,我兩支縱隊攻占四平,特點不大,沒有信心。 所以給林彪打電話,加一個縱隊或者兩個師團都行。 林彪沒有決定可否,只增員了6縱17師。 攻擊兩周后,死傷慘重; 再動員6個師參戰,形成加油戰略,最終以失敗告終。 鄧華又提議推遲攻擊,未經許可。 因此,林彪對鄧華一見鐘情。

1947年8月,東北民主聯軍重組,遼吉縱隊改編為第7縱隊,司令鄧華轄第19、20、21師。 在同年秋天的攻勢中,鄧華以率7縱隊執行了阻止破路和新6軍向北返回的任務; 中途主動求戰,盡眾議,打非任務戰,連續攻破法庫、彰武、新立屯、黑山、阜新、煤城、新丘等7個城鎮,殲滅3名臨時編輯萬多人,順利完成破路任務。 林彪連發兩次嘉獎令表示表揚! 這顯示出鄧華善于審查時勢,大膽決策的指揮能力; 他要求與林彪的作戰溝通。 林總我知道,打勝利之戰就行了。 另外,即使執行命令,如果不能進行勝利之戰也不行。

1948年9月,中央做出決定,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戰術決戰。 主力南下北寧線,攻占錦州,關閉東北蔣軍,逐一殲滅。 根據東總攻錦部署,12個野戰縱隊用2個縱隊攔截錦西、葫蘆島方向的援敵,5個縱隊攔截沈陽援軍,另一個縱隊包圍長春。 只有四個縱隊攻錦。 錦州有蔣軍11萬多人,城防工程堅固。 沒有特點的兵力很難克服。 鄧華認為,如果集中兵力迅速攻占錦州,聲援問題也能解決。 鄧華后來提出沒有果實。 在中央軍委的介入下,林彪調轉主力攻錦還賽,經過31個小時的激戰后獲得。 原來,鄧華的見解和毛澤東一致。 林彪沒有重視鄧華的意見; 鄧華只是縱隊司令(軍長),但有整體戰術眼光。 隨后,鄧華在林彪心中增加了積分。

1948年12月,鄧華奉命指揮第7、2、9縱隊,攻占塘沽、大沽斯,切斷了平津敵人逃離海南的通道。 在遼之戰中,沒有控制營口,52軍萬多人跑到海上逃跑。 毛澤東的批評是失去了不少的,東野將軍記憶猶新。 塘沽是毛澤東緊盯的重點,鄧華當然非常重視。 12月23日,7縱在炮火掩護下發起攻擊,在平坦的鹽灘上,受到敵陸炮、艦炮密集火力的打擊,死傷未達千多人。 24日,9個縱隊進攻大沽失利,傷亡慘重; 鄧華下令停止攻擊。 他帶領所屬三個縱隊的首長到前沿考察,沿著平坦的鹽灘進攻,但傷亡慘重,認為軍艦可以向敵人迎接,隨時逃跑,強攻未能幸免損失。 之后,向軍委建議改變戰斗方向,先打天津,封鎖北平敵人的退路; 毛澤東回電:完全正確。 塘沽、大沽3個縱隊中,有東野王牌2縱,但總指揮為7縱司令鄧華。 除了其經歷之外,林彪當然記得鄧華歷戰說過有時的強勢、擔當、充分的根據和后來被證實的遠見。

1949年5月,鄧華出任第4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管轄第43、44、48軍。 之后,參加了湘贊戰、廣東戰。 10月14日,15兵團解放了廣州市。 12月,鄧華統一指揮43軍、12兵團40軍等,奉命跨海準備解放海南島。
2 .百戰百勝的韓先楚
1946年2月,韓先楚任南滿4縱副司令官。 5月18日,我軍撤出四平,損失嚴重,許多部隊失去戰斗力。 中央軍委發出急電,迫使遼東部隊沿中長路出擊,牽制敵軍,解除北滿危局。 軍區首長肖華主持了會議,大家都露出難色,在2月的沙嶺子戰斗中輸了,大家對攻防戰沒有信心。 韓先楚主動要求戰斗; 肖華大喜:好的! 請帶四個小組去。 韓先楚愕然:這是一場什么樣的戰斗? 他說,至少需要兩個師和炮團,只有大打擊、痛打才能把敵人從北滿拉回來。 肖華終于下定決心:行,再加兩個獨立團,大滿貫! 韓先楚對炮兵情有獨鐘。 他明白,通過比較有效地利用重武器,可以大幅提高戰力。 當時在延安學習的時候,他花了很多精力和炮兵教師一起探討炮兵戰略、步炮協同等問題。 漢先楚發動鞍海戰役,攻擊鞍山周邊高點神社的山時,他首次使用炮,迅速發射了一會兒,多發炮彈深入山頂大碉堡,迅速拿下,殲滅鞍山守敵。 營口克,石橋。 攻擊海城,用炮火掩護步兵,拓寬射擊道路,是很好的計劃法。 拉上大炮剛占領的玉皇山,朝敵人指揮所從上面往下看,敵軍動搖了。 由于軍事壓力和政策上的攻防,潘朔端師長宣布起義,開創了東北國民黨軍戰場起義的先例。 之后,敵人被迫從北滿撤回大量兵力。 一舉實現了中央的意圖,毛澤東發電稱贊了! 林彪也通過電話取經,知道成功的訣竅。

1946年10月下旬,4縱司令胡奇才引誘敵方25師2個團進入新嶺,企圖一舉殲滅。 發現在沒能強攻之前,它已經是三個組了。 25師是嫡系精銳,全美機械裝備,擅長長距離奔襲作戰,被譽為千里駒,戰力強大,在抗戰中綻放出威風。 對于力量,我軍不占特征,騎虎難下! 一些領導人提議放棄,胡奇才下令撤退。 韓先楚率4縱10師在200里外的晝夜兼程追擊,以殲滅戰為主力。 我軍多次無法攻擊,傷亡慘重,因此僵持不下。 三面援助敵人逼近,情況危急。 要撤退嗎? 部隊帶著大量傷員,被善長襲擊,被迂回的千里駒追趕打,其結局難以想象! 要繼續嗎? 敵人王牌新22師打頭陣,離我只有15公里; 如果不能迅速殲滅25師,我軍很有可能在各路援敵的包圍中全部殲滅! 在這場危機千鈞一發之前,韓先楚提出改變戰法,抓住最后機會取勝。 他發現了在最前線長期無法攻擊的原因:炮火四濺,部隊跟上,加油的方法很難變成拳頭。 韓先楚提出各種火炮統一組織,榴彈炮和迫擊炮擊退深山里的敵人預備隊,壓制野炮和山頭的敵人,掩護突擊隊強攻老爺嶺。 韓先楚來到縱隊炮團和軍區炮團陣地,要求火炮壓在距離敵人數百米的地方直接瞄準射擊。 大炮上了刺刀,兩團長興奮不已,大開眼界! 由于布局得當,炮火集中,直射準確,攻擊力大幅增加,一舉殲滅敵人25師; 這是東北戰場上首次全滅精銳師的戰績,毛澤東親自起草了表彰電報。 這是我軍在東北最困難的時期,最驚險、最震撼的勝利。

鞍海之戰和新開嶺之戰,對東北戰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韓先楚4縱高威信,官兵們欽佩他。 之后,敵人全力攻擊南滿; 我軍數萬人被壓縮在狹窄的地帶,數九冬天,衣食不足,陷入困境,林彪和南滿的許多將軍都試圖拋棄南滿。 在七道江會議上,韓先楚等極少數人主張堅守。 堅守南滿壓力極大,但他認為留住敵人,為北滿減壓,對全球都有利。 兩個戰場緊密合作、協調行動,將使敵人無法首尾一貫地對敵,從而大量消耗敵人,有利于今后的戰術反擊。 陳云拍板:堅守南滿! 軍史專家一致認為,韓先楚此時的表現,是他從優秀的戰斗指揮家向軍事戰術家前進的標志。 【1-2】七道江會議后,韓先楚和政委彭嘉慶率4縱(司令因病休養)承擔了艱巨的敵后作戰任務。 每當敵軍大舉進攻臨江時,北滿我軍主力就會越過松花江,向南展開牽制性的進攻。 南滿3縱正面抵抗,頑強抵抗。 進入敵人后方四縱,縱橫馳騁,勇猛沖鋒殺光,突然襲擊,拔據點,毀橋,先后殲滅敵人6000多人。 我軍南北呼應,內外線配合,敵人不顧敵人,失兵折將,三次入侵臨江都沒能成功。

1947年3月第四次臨江保衛戰,敵人3路侵犯。 4縱副司令官韓先楚率領1個師,協助3縱作戰。 3縱隊主教練認為先進攻中路弱敵暫時編成20師最為穩妥,而韓先楚在欲進攻強敵全美機械裝備的89師中增加1個團,殲滅敵方主力可以粉碎全面進攻。 雙方各持己見,各不相讓,兩案電告遼東軍區,陳云、肖勁光慧眼知才。 復電同意韓先楚的方案,指定韓先楚統一指揮三四縱向作戰。 配角擔任主角在我軍戰時極為罕見。 3豎司令官曾經看到克林的電報說:“韓先生,我們聽你的! 展現了共產黨真摯、度量大的高風亮節。 韓先楚違背了我軍夜間進攻的常態,趁傲慢癱瘓的敵人白天正在進行,沒有施工,發動了突襲,兩個炮團的炮火打暈了89師,下起了炮彈、手榴彈的雨。 經過10個小時的戰斗,我軍以造成近300人死傷的代價,殲滅了敵人萬多人。 敵我傷亡率為14比1,這是第一次東北戰場一次全殲每個師,全殲每個師。 其他路上的敵人望風而逃,在這里戰局逆轉,我軍在東北戰場上進入反攻。

1947年春,好戰分子韓先楚率4縱主力10師外出尋找戰斗機,看中梅河口守備隊184師。 基于鞍海戰役中漏網的約兩個營地重建。 那個戰斗骨干從精銳部隊的新6軍和52軍調來,拿了小隊長一點工資的退役軍人很能戰斗。 韓先楚要打一對一的攻防戰,連軍區首長都不可思議! 韓先楚首先用兩個炮團和師的炮營火力覆蓋,用七個營的特色兵力進攻,一舉拿下了外圍的兩個高地。 但是,對城內的攻擊沒有成功,官兵們包圍經驗不足,死傷慘重。 韓先楚要求深入一線指導、防紅眼的陣營連長保持冷靜,多迂回,盡量不要正面強攻。 之后,相繼獲得鐵路車站、鐵路工廠、商場等重點,只剩下敵人的核心工程,我軍的子彈耗盡。 韓先楚將各機關的雜役補充到一線部隊,但不允許將無彈藥炮兵用作步兵。 在他回指揮所的路上,偶然看到火車箱的敵人在扔子彈,天助我也是! 狂風般的炮火突襲后,部隊沖進了敵人的核心工程。 最終殲滅了梅河守備隊7000多人,成為東北戰場一戰一戰的首次戰例。

1947年9月,韓先楚調任3縱司令官。 陳云說,4縱向戰力被韓先楚帶走。 3縱是老部隊,他去一定會做得更好。 在秋季攻勢之際,政委羅舜首先殲滅了西豐的敵人,計劃進一步向縱深擴大戰果。 剛上任的韓先楚認為不妥,西豐的開戰是攻防,必須彌補損失。 敵人駐扎在威遠堡,守軍只有一營,只要打中這個要害,所屬各部一定會應援。 我軍可以中途伏擊,各個擊毀,一齊殲滅。 長距離威嚇射擊風險很大。 由于這個支持者不多,兩個方案互不相讓,給東總發了電報,林彪回復說:“先楚方案實施戰斗。” 韓先楚指示偵察科長仔細調查路況,保證炮團的騾子馬車車輛可以通過,他必須集中強大的炮火,給對方以毀滅性的打擊。 經過長距離奔襲100公里,劇情和韓先楚編纂的一樣,各部全滅,敵師長被俘。 擅長軍政、經常在戰斗中取得勝利的羅舜一開始很敬佩。 威遠堡戰斗后,國民黨軍戰戰兢兢地稱三縱為氣旋部隊。 多年來,奇襲威遠堡一直是我軍事教育中的典型案例。

1947年末至1948年初冬季攻勢中,3縱司令韓先楚奉命阻止沈陽的援助敵人,保障兄弟部隊圍殲新5軍。 韓先楚牢記全局,預設應對措施,向新5軍方向部署機動部隊。 他覺得應該密切注視敵我雙方的困難局面,得失計算,挽留戰機,速戰速決。 看到沈陽的敵軍被士兵壓著不動,急電要求參加攻擊。 韓先楚靈活變通,一邊請示、行動,一邊動員預先準備好的伏兵,指揮第3第7師逼近新5軍軍部,消滅了195師的一部分。 新5軍軍長陳林達率領43個師、195個師的5千多人退守文家臺村。 上級電令,第二天8點,3縱和2縱共同攻擊。 熟悉他的韓先楚很了解新5軍這個老對手。 它熟練地逃跑了,看著風滑了舵,多次逃脫。 的夢想很多,韓先楚頓警戒,友軍不來的話,就要被新5軍纏住鎖定。 韓先楚機斷行,當晚搶先進攻,老謀深算的陳林達也打算半夜突圍,不謀而合,泥? 更滑的陳林達束手就擒。

3 .英雄的素顏
東北野戰軍首長以打贏戰斗為標準,不拘使用一格人才; 鄙視打仗不動腦子,莽撞硬干的蠻橫將軍。 在主將的指導下,加東野(四野)擁有我軍精銳的基礎。 因此,稍有才華的指揮官在戰斗中表現卓越,善戰,成為智勇雙全的虎將,其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各路野戰軍。 強大的官兵下面沒有弱小的戰士。 一些個性虎將帶著的部隊特別會戰斗。 這是因為官兵以功勛自豪,粗野。 當時的東北有兩只尖頭部隊,攻擊敵人變得兇殘,對我方橫暴。 有點四野老人說,那是名副其實的野戰軍的野心! 他們有時和兄弟部隊鬧矛盾。 打仗搶戰利品,行軍搶道路,露營搶房間等等。 例如,東野的兩位好戰家之一鐘偉所率的2縱5師、6縱16師。 而且和這兩支王牌部隊差別不大的是,鄧華的真打,也有真正可以奪走的7縱。 【3】作為地方部隊露面,時間不多就被林彪作為主力使用,幾乎不落,7縱都是獨當一面的角色。 據說鄧小平有謀略,帶軍有棱角,看得準,打得狠,相當厲害。 鄧華應該是博學有才、有風度的儒教將領,但有時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鄧華極有主見,性格剛烈,和另一位猛將黃永勝,是敵人的一對。 兩人多次合作,黃永勝為軍事主官,鄧華就任政委。 黃永勝高大威猛,能戰斗,但愛出風頭,專橫跋扈。 鄧華軍政雙全,也喜歡戰爭,擅長戰爭。 兩個人經常意見不合,吵架不斷,兩次都不高興就分手了。 在隨后的戰斗期間,兩人平均活躍,鄧華技術總是很好。 美援朝,鄧華率領軍隊取代黃永勝出征,達到軍事生涯高峰。 其實,真正的環賽主角必須是韓先楚和鄧華。 兩人都是東野(四野)突出、戰功卓越的名將,是林彪手下數一數二的好手。 他們非常有個性,都有大智大勇大將的風格; 可能是一山二虎的效果,鄧華與其比較,比較力量的意義很明顯。 這也是革命英雄主義的表現,我軍官兵赴湯蹈火、奮勇爭先的壯舉,國民黨軍官兵無法理解和想象。 兩個英雄在同一個舞臺上表演技藝、表演技藝時,我軍的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影像。

來源:一山二虎,誰先? (上)韓先楚和鄧華評(軍事政論博客本網) blog.people/article/1549283869167
本文:《“名將韓先楚、鄧華同臺競技(上)”》
心靈雞湯:
免責聲明:學習興國網免費收錄各個行業的優秀中文網站,提供網站分類目錄檢索與關鍵字搜索等服務,本篇文章是在網絡上轉載的,星空網站目錄平臺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非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1@163.com,本站將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