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戈里:在朝鮮戰場審訊美英戰俘”
莫若健口述果戈理的文章
我最自豪的人生經歷是半個多世紀前。 八十歲的志愿軍老戰士莫若健,最近在四川成都的家中接受筆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1950年10月25日,是莫若健終生難忘的一天。 他所屬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第50軍越過鴨綠江,來到朝鮮抗美援朝,加入了保家衛國的行列。 當時20歲的莫若健剛從中學畢業,經過在軍校的短期研修,擔任了50軍149師445連隊2營4連文化教員。 熱愛英語的莫若健沒想到,此時自己這份小小的愛在朝鮮戰場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莫若健(右)與朝鮮人民軍軍官樸上尉合影
第一戰開始的一天,師部通訊員突然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發現了莫若健。 師長命令你跑到師長訓練科去報告。
莫若健二什么也沒說,和師部通訊員走進路上,一邊跑一邊問:“什么事這么急?
雖然抓住了高鼻子,但上面派來的幾個翻譯說不通。
本來,在部隊抓獲美軍戰俘后,軍部派出了幾名懂英語的大學生,但他們聽和說的能力都很差,無法和戰俘表達信息。 師長很著急,有人說莫若健的英語很好,所以馬上派人去了。
丁永年作訓課課長這樣解釋說,莫若健到達師團后。 “莫君,請先把我軍的政策告訴這個俘虜,穩定他的情緒。 然后,問問他們部隊的號碼、裝備、被俘前他們的任務,以及他個人的情況。 】
莫健一一登場后,哇哇地和美軍戰俘進行了交流,在場的各師長都很滿意。
幾年后,莫若健對這次初戰的勝利還在笑。 【我是高中生的水平。 其實,那天戰俘說的話,我只聽懂了十分之六七。 所以,我不停地詢問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那個詞是什么意思,必須反復要求對方說明。 這樣一來,‘ 答案落空了。 】

經過調查,這名戰俘是美軍的軍士副班長,對部隊的任務和部署知之甚少。 因為他很害怕,擔心調查結束后會被拖出來崩潰,所以回答問題總是不合邏輯。 直到第二天,莫若健帶他去了臨時挖的貓耳穴空,他還說:“你們真的不殺我嗎?

這個俘虜有兩個步進機,讓大家大吃一驚。 這樣先進的設備是美軍裝備在步兵班上,排列著,但志愿軍師一級的領導還是第一次看到。 于是大家認真聽了俘虜的科技知識課,最后感慨道:“美軍明明有這么好的裝備,卻這么悶騷。”

過去,志愿軍土包子打現代戰爭的洋相很多。 莫若健還記得,某基層機構第一次遇到美軍飛機時,下了這樣的命令。 “不要抬頭看飛機! 眼睛反光,容易被敵人發現! 但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這種神奇的土壤徹底顛復了中國知識分子基于唯武器論建立的崇美、恐美情緒,建立了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自信。

第一場戰役結束后,知乎人善任的師政委兼代理師長金振鐘在戰役總結會上宣布,師政治部成立敵工組,老干部陳轅顏擔任組長,莫若健擔任副組長,英語翻譯3人,朝鮮語翻譯1人。
莫若健沒有聚集眾望,立即發起全師號召英語敵人的培訓班,集訓全師文化教師,在上級分發英語號召文的基礎上,添加了一點戰場號召文,用東北民間小調填寫了“英語吶喊”。 【記住那叫聲,好處多多啊。 見到敵人是哈羅! 熱得兒( surrender )投降,漢志阿普)舉手,法羅米)和我一起去,偉而吹提由( well-treatyou )優待俘虜,普阻由阿蒙斯) Putdownyouro 】

只有高中學歷的莫若健能夠如此流利地說英語,多虧了我國有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的耳提面命。 原來,抗戰時期呆在成都的呂叔湘是大學教授,但生活很拮據,不得不進當鋪,到中學打工維持家人的生活。 莫若健由此得到呂叔湘和教師的緣分。

這個經歷雖然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件了,但解放后的呂叔湘依然記得莫若健這個英語從全班最差變成優等生。 那一年,打倒美帝野心狼的志愿軍指揮官擁有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最高地位。 當自己的學生成為最可愛的人,知道以前教的英語知識被學生用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場時,呂叔湘在給莫若健的信中興奮地說,自己已經把1億元(折合舊幣、新幣1萬元)的稿費捐給志愿軍,用于購買飛機和大炮 呂叔湘隨信送了兩本書。 一本是美國共產黨領導人福斯特( foster )寫的英語小說《自由之路》) freedomroad ),另一本是自己寫的《中國人學英語》。 書的扉頁上有【寄給我的學生保家衛國的莫若健同志呂叔湘。 】

三年后,莫若健在呂叔湘家人的熱情邀請下,拜訪了恩師的家人,在飯桌上講了一個大家捧腹大笑的笑話。 第一次考核戰俘,戰友們欽佩語言大師高足弟子的英語水平。 志愿軍的戰斗對象是由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所以審判結束后,他問莫若健:“你要翻譯哪個國家的語言? 初露頭角的莫若健春風得意。 如果是英語國家的話,我可以翻。 對方說:“‘ 聯合國部隊中有多少個說英語的國家? 要是莫若健拉了扳手的手指,應該有七八個吧。 沒想到,說實話,從那邊傳來的,不可思議的故事會傳到全師身上。 莫會八海外語!

1981年10月10日,呂叔湘(左)和莫若健師生在莫家拍照。
1951年1月3日是莫若健人生中最忙碌、最緊張的一天,也是最值得自豪的一天。 當天凌晨,第149師前衛446團第1大隊屬于師偵察連,將在高陽以北碧蹄中執行掩護任務的米25師第35團一一殲滅。 5時,該營攻占英29旅步槍第57團掩護分隊防守的195.3高地,俘虜敵方37人。 當晚,第149師第445團第1大隊和第446團第2大隊又插入首爾以北的佛彌地河谷,攔下負責戰斗掩護任務的英29旅,經過3個小時的激戰,為英軍第29旅皇家步槍第57團第57團和英軍第8騎兵團直屬中隊所有,為英軍第8騎警直屬中隊所有。

很快,莫若健和戰友們也開始忙碌起來。 當時,志愿軍解決戰俘的過程大致如下:作戰分隊將抓獲的戰俘送往師政治部敵工組后,返回部隊繼續參加戰斗; 被送來的俘虜由師警連派人拘留,敵工會要先宣傳我軍的政策,穩定感情。 之后,逐一進行簡單的調查,登記冊子,隨時向師司令部報告調查的信息。 調查結束后,由警衛連負責護送到上級。

白天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但是半夜又送來了很多俘虜。 200多名英國戰俘,只有莫若健等兩人合作進行調查,莫若健進行調查,另一名戰友負責登記,忙得不得了。
當天的戰俘大多是英國29旅的英軍官兵。 英國29旅是二戰名將蒙哥馬利的隊伍,參加過諾曼底登陸,裝備了最先進的坦克,當時很有名。 接收戰俘的第一個案件是身體檢查,防止戰俘偷偷攜帶武器。 這時,莫若健已經習慣了歐美白人的形象和派系,像流水作業一樣搜索著,不久前來了一個約1.9米的大漢,沒怎么想。 莫若健從下往上開始搜索,抬起眼睛,突然意識到超過自己的大半,一個臉色黝黑的壯漢俯視著自己… … 幾年后,莫若健告訴了筆者一個很大的真相。 【嚇了我一跳,沒想到黑人這么強! 】

一下子收容了200多個俘虜。 莫若健還有點害怕。 還是剛放下武器的敵人,拘留俘虜的警衛很少,發生了事故怎么辦? 于是,他們找到了朝鮮老百姓家的院子,帶著俘虜來集中監視。
在我的志愿軍步兵營被擊退的英軍坦克群和敵軍尸體
天亮后,軍隊政治部攝影記者胡寶玉來拍攝戰場情況,在這個院子里拍攝了149師警衛連士兵觀看英軍俘虜的經典照片。 照片中沒有收錄莫若健的身影,但這個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場面、熟悉的人物,永遠固定著莫若健熟悉的歷史。

莫若健說,這是他有生以來最自豪的一天。 一年多前,在未解放的成都,莫若健見過許多外國人。 每個人都趾高氣揚,是不可一世的樣子。 如今,在抗美援朝保衛國的戰場上,外國人也終于俯首稱臣于中國人。 永遠刻在莫若健心里的強烈心情,可以總結成四個字來吐氣!

在莫若健的印象中,英軍戰俘的年齡一般都很大,不像美軍戰俘那樣驚慌,即使被俘也很紳士。
一見面,前面排隊的幾個英軍俘虜用雙手把紙片舉在頭上,搖晃著紙片,有節奏地說:“webelievethis! webelievethis! 我們相信這個! 我們相信這個! )
走近莫若健奇拔說:“你們相信什么?
戰俘很快把手中的紙片遞給了我。
莫若健一看,原本蓋有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關防大印,并以英文、中文、朝鮮語三國復印件印制,向各部隊敵工部門分發了瓦解敵軍的推進品《投降安全證》( safeconductpass )。 中的復印件如下:“對持證投降的敵方官兵,不分國籍,根據我軍寬大的戰俘政策,為妥善接待,將護送至就近的司令部或戰俘管理處,切實執行以下四項命令。 一、保證生命安全。 二、不沒收私人物品。 三、不虐待,不侮辱人格。 四、對傷員給予治療。 這要求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

看完《投降安全證》后,莫若健真誠地安慰了俘虜們。 【請放心。 寬大處理俘虜是我軍一貫的政策,志愿軍說話算數。 】
莫若健知道,敵工部門在發放“投降安全證”時,要求各部隊組織精銳的小分隊深入敵人進行分發,或者用炮彈向敵人陣地發射。 這些“投降安全證”經過俘虜之手,意義重大。 想到這里,莫若健親切地和俘虜商量了一下。 你能把這張《投降安全證》留給我嗎?

沒想到,這些俘虜斷然拒絕了。 【不行,不行! 我以后和其他中國人見面時,會用那個。 】
莫若健必須耐心地和他們解釋。 這些戰俘政策是我們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制定的,誰也不敢違背。 任何志愿軍部隊都是這樣,擁有它是沒有用的。
英軍俘虜還是不干了。 莫若健只能笑。
經過莫若健戰俘政策的宣傳,戰俘們的情緒穩定了下來,但不一會兒,戰俘們中出現了騷動。
一個年齡的英軍俘虜開始接近莫若健套,說我參加過二戰,做過德國法西斯。
莫若健氣勢洶洶地說:“你們那時打德國人,是反侵略。 現在中國沒有侵犯你們,但是你們打在了我們家前面。 騙人太過分了。 我們志愿軍把你們從鴨綠江這邊‘ 三八線以南,正是保衛國家,保衛國家,抵御侵略! 】
一個戰俘不由得沉浸在感慨中。 “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坦克和大炮。 做夢也沒想到被俘的是我們。 】
這句話激起了英軍俘虜們的憤怒,他們紛紛開始討伐美國人自私自利的自我利益。 原來,美軍將軍讓英29旅承擔了戰斗的掩護任務。 最終,美軍25師溜了出來,但英軍包了餃子。 這個英國戰俘一致認為美軍在打得頭昏腦脹,落入了美國人手中。

英國29旅的坦克上士考克斯怒不可遏。 “上次土耳其人成了美國人的犧牲品。 這次是我們英國人,接下來輪到法國人了。 】
英國29旅坦克營直屬局長泰勒也懷恨在心,稱:“不是美國人在惡作劇,朝鮮人決不會遭受這樣的災難! 】
英軍俘虜痛罵英國首相。 【艾特麗不好,艾特麗不好! 】
沒完沒了地嘮叨。 讓莫若健給我看了很多笑話。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晚上莫若健接受過特別的任務。
英軍俘虜登記完畢后,莫若健接到上級命令:佛彌地戰場上還有幾輛坦克完好無損。 馬上動員幾名可靠的戰俘,讓這些坦克回國,供軍事部門和軍工部門研究。
莫若健馬上召集英軍第8騎兵(坦克)團直屬中隊)即皇家重型坦克營)戰俘,宣傳我軍對戰俘的寬大政策,表彰英軍戰俘遵守紀律后,動員戰俘。 【現在,我想幫助你們中的坦克司機推出我軍工作的坦克,與我軍合作做出貢獻! 】
一下子舉起了幾十只手。
其實,此時的莫若健有點慌張。 如果他們上了坦克,就無法控制。 如果逃跑了怎么辦? 向我軍開槍怎么辦? 但是,命令還必須執行。 莫若健憑著感覺,從眾多俘虜中選擇了6、7個比較溫順的樣子。
戰場千變萬化,莫若健和戰俘們還沒到達指定地點,就被高級騎兵通訊員攔住了。
軍方首長不是下令挑選戰俘開坦克嗎? 莫若健茫然失措。
軍隊的首長有幾個呢。 軍隊高層生氣了,說讓敵人開坦克是胡說八道,胡說八道! 叫他馬上把俘虜帶回去! 通訊員說。
莫若健只能打出新密碼: backturn (向后)!
幾天后,莫若健知道了上級暫時改變決定的理由。 原來,在殲滅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的戰斗中,第445聯隊1大隊3連9班長王長貴登上敵坦克,迫使敵坦克手投降。 但是,投降的敵方坦克手看到王長貴一個人,突然發動機器,將王長貴從炮塔上扔下,殺死了王長貴。

王長貴是鄂川戰役的戰斗英雄,1950年進入北京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并見過毛主席。 他的犧牲,當然震驚了軍隊的首長。
莫若健把幾個坦克手戰俘帶到駐地的時候,天已經亮了。 為了防止美軍飛機的轟炸,所有戰俘被護送出民宅,在山坡和田地里休息。 當時,莫若健意外地聽到戰俘爭論說營長也被俘了,嚇了一跳。 注冊時說自己是普通坦克兵,但沒聽說有營長。

他馬上向教師培訓科科長丁永年作了報告。 丁永年一聽就興奮。 把他帶來,讓我看看。
英軍少校隊長被帶走后,莫若健對他說:“隊長先生,我的領導要和你談談。
隊長沒有否定自己的職務稱呼,只是聳聳肩回答。 “我非常樂意獻出生命!
調查的開頭是詢問個人的情況,如姓名、出生年月日、家庭狀況、入伍時間、教育水平等。 英軍隊長非常合作,聽一句,答一句,有禮貌,有頭腦。
但是,丁永年在詢問部隊的裝備編制、被俘前接到的任務、退守地、如何與美軍合作作戰等時,英軍隊長傻了。 與其說不知道,不如說無可奉告,嘴巴緊閉著。
越聽越生氣,丁永年按捺不住怒火,啪嗒啪嗒地敲桌子說:“媽的! 英軍隊長不善于聆聽,以為大致會槍斃自己。 沒等莫若健考慮怎么翻譯這句話,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請求原諒。 【我們都是指揮官。 如果你被我軍俘虜了,能給我們提供你們的軍事報嗎? 】

丁永年是三八式新四軍老干部,多年從事軍隊政治。 毛澤東在井岡山已經熟悉了為我軍制定的戰俘政策,看到戰俘就是這樣,生氣地大聲說:“帶我走!
英軍第29旅皇家重型坦克營的部分戰俘聽到莫若健(未拍照)宣傳我軍戰俘的政策
莫若健的戰友蘇峯回憶說,這位英軍兵長在進入志愿軍碧潼收容所后,也沒能放任面條說:“是你們采用了反坦克炮,弄壞了我們的坦克,所以我被你們俘虜了。”
(艸(參加那天晚上戰斗的我的志愿軍部隊沒有裝備反坦克炮。 我們炸毀你們坦克的武器是爆破筒、藥包、手榴彈! 】
這話對英軍隊長來說,確實是個奇怪的恥辱,他幾乎跳了起來。 【你太驕傲了! 用手榴彈、爆破筒、藥包,能炸毀我們的重型坦克嗎? 我們英國的軍事教科書中沒有這樣的說法! 】
在之后的第四場比賽中,1951年1月25日,第149師第447連隊第3大隊副大隊長戴汝吉等十八勇士夜襲水原城,抓捕美25師憲兵,也是莫若健參加了審判。 憲兵原本是一個逞威風的工作,但成為志愿軍的俘虜后,靈魂飛走了。 莫若健當時,這個受驚的憲兵咕嚕咕嚕地說:“被殺了,我還活著… … 其他的,什么也聽不見了。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莫若健回到成都,成為優秀的中學英語教師,后調任成都師范學校(成都教育學院、成都大學)外語系主任,負責中學英語教師的培訓。 20世紀80年代,四川省教育廳將自己的英語速成教學法拍攝成20集電視系列電影,并發行到全國。 90年代,他退休后在成都創辦了第一所民辦學校,成為當時擁有成都新東方榮譽的成都砂輪(莫斯)外國語學校的校長。

投降吧! 你們唯一的活路! 莫若健在在朝鮮戰場上寫英語標語。
抗美援朝戰爭的硝煙早已遠去,但在莫若健的心中,那是永遠抹殺不了的記憶。 在訪問中得知,他手中至今仍妥善保管著從敵人那里領取的“通行證”。
1951年7月12日下午,第149師在朝鮮執行戰斗勤務任務期間,用高射機槍向奧德科擊落了美軍f-80戰斗機。 美軍飛行員跳傘高度不夠,被摔死。 當時發現的手槍、書包、軍隊牌照等都上交了,但從美軍飛行員尸體上翻出來的帶有血跡的小紙片留給了莫若健,至今仍被妥善保管著。

這張小紙片,封面的標題是“通行證”,封底的漢字復印件是:“我軍指揮官:持證歸來的外國軍隊一定要為□□做好準備。 無論國籍如何,士兵和軍官一律保證生命財產的安全,不得殺害、虐待、侮辱,護送到就近的部隊司令部政治部。 希望各部隊切實服從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愿部隊

《通行證》中的英文復印件是:“他們需要的是美元通用汽車企業、杜邦企業、美國石油企業和麥克阿瑟本人在朝鮮的巨額投資。 你們死了,這些億萬富翁都過著花圃的生活。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哪個億萬富翁和戰爭販子把你們帶到戰場上死了? 別相信他們的鬼話。 停止戰斗馬上就來。 要生存,回家是你們唯一的選擇。 】

這張小紙片的真正印刷來源,至今仍是個謎。
志愿軍印制的投降安全證
本來美軍飛行員駐地遠離前線,志愿軍敵工部門印制的《投降安全證》還不能發給敵人的空軍基地。 因此,莫若健推測美軍飛行員可能是從陸軍高價買來的。
但是,深入分解后,就會發現其中很多蹊蹺。 首先,“通行證”顧名思義是發給自己人的,“投降安全證”才是發給投降準備的敵人的。 其次,與規范的“投降安全證”相比,這個“通行證”沒有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的關防大印,不符合中國人的行文規則。 再次,這個“通行證”被中國人民志愿部隊落款,少了一個軍隊字,多了兩個部隊字,也不符合我志愿軍的規范稱呼。 (中國人民志愿軍這一規范性稱呼在志愿軍剛進入朝鮮時就明確了)。

在采訪中,筆者再次與莫老先生就此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這個通行證如果是飛行員們私自印刷的,應該越像正版越好,但是印刷者甘受被人識破的風險,拒絕采用投降二字,措辭也很中性,似乎刻意維護著美軍的戰場紀律和軍人的面子。

這讓我們更加懷疑,如果美國空軍隊沒有組織造假,為什么會這樣。
這樣一來,這個《通行證》就更具有紀念意義了!
懷疑是山寨版傳球
2008年,正值抗美援朝勝利55周年。 莫若健在旅行中路過北京時,曾試圖將這名美國(/k0 )/)軍飛行員隨身攜帶的《通行證》捐贈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不幸的是,他和戰友們意外地發現軍事博物館的抗美援朝展館被取消了。 因此,這份紀念性的《通行證》至今還留在莫若健手中。

2002年,莫若健在自己創辦的外國語學校前和來自美國的外教一家合影。
本文:《“高戈里:在朝鮮戰場審訊美英戰俘”》
心靈雞湯:
免責聲明:學習興國網免費收錄各個行業的優秀中文網站,提供網站分類目錄檢索與關鍵字搜索等服務,本篇文章是在網絡上轉載的,星空網站目錄平臺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非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1@163.com,本站將予以刪除。
上一篇:“晉朝鼎盛之繼嗣之爭”
